2020年已過半,回顧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市場召回情況,召回數量呈現同比增長。
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布的召回公告統計,從2020年1月1日至6月30日,國內汽車市場共發起67批次召回通告,涉及41個品牌共計322.14萬輛缺陷汽車被召回,同比上漲16.73%。
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琰表示,中國是全球汽車規模最大的市場,不可避免會出現質量安全問題,而汽車召回則可以倒逼企業提高產品質量。
德系、日系品牌召回頻率仍較高
總體來看,今年上半年德系品牌無論是召回次數還是總量都高于其他品牌。德系品牌累計發起29批次召回通告,共召回138.3萬輛,占今年上半年召回總量的43.1%。主要為奔馳、寶馬、大眾、奧迪、蘭博基尼、賓利等品牌。
從召回車型來看,奔馳品牌延續汽車召回榜榜首位置,上半年以78.8萬輛成為乘用車召回量最多的品牌。多達11起的召回,幾乎覆蓋奔馳國產和進口全系熱門車型,其中在6月底發起了今年上半年規模最大的召回,涉及近67萬輛缺陷汽車。
此外,今年上半年,大眾品牌也進行了9批次召回,累計召回47.1萬輛。
日系車緊隨德系之后,今年上半年10批次通告共召回137.1萬輛,占比42.7%。5月29日,本田汽車單次召回超77萬輛,是今年國內單次召回數量最多的一次。而本田此次召回也幾乎涵蓋了全系國產車型,主要的問題是由于燃油泵問題,可能導致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出現發動機熄火。
相比之下,自主品牌在上半年中召回頻率較低,共展開11批召回,涉及11個品牌、累計6.56萬輛缺陷車輛,較去年同期相比減少78.42%。其中,一汽奔騰B30因火花塞問題召回車輛45406輛,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最大規模的召回事件。
中國汽車召回制度實施16年來,召回已成為汽車行業的常態,大部分車企不再羞于公布自己的產品缺陷,并積極對缺陷車輛進行召回。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《中國汽車報》記者時表示:“受疫情影響,今年二季度召回數量較多。德系、日系車企的召回數量龐大,但都采取了正常主動召回的措施。這體現了企業對產品質量方面的特別關注,尤其對細節要求比較高,這也體現了對消費者負責任的態度?!?/p>
燃油系統問題為上半年大規模召回事件主因
在今年上半年的大規模召回事件中,召回原因都與燃油系統問題相關,總占比超六成。這其中主要涉及兩類,一是因燃油泵故障而幾乎全體“淪陷”的本田汽車,二是因高壓燃油泵與低壓燃油管結合處滲油導致召回的奔馳汽車。
除了燃油系統之外,軟件問題也在汽車新四化發展背景下凸顯出來。隨著車載電器設備越來越多,軟件系統逐層疊加,讓原本簡單的機械產品變得復雜,隨之而來的便是故障頻率的逐漸攀升。今年上半年,因軟件相關故障展開的召回數量進一步擴大,占到了上半年召回總數的5.28%,較去年同期提升了2.2個百分點。
此外,今年以來,由高田氣囊缺陷引發的召回事件進一步降低,國內只有部分捷豹和斯巴魯車型出現召回。
在崔東樹看來,現今消費者對汽車的整體安全性給予了更高關注;與此同時,隨著國際車企在中國生產規模的擴大,零部件本土化水平逐漸提升,召回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倒逼自主零部件企業改進質量問題。
電池隱患是新能源汽車召回的重要原因之一
相比傳統汽車,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召回數量和批次并不多。新能源汽車今年上半年共4批次召回1.43萬輛。召回車型包括奇瑞艾瑞澤7e、特斯拉Model X、江西昌河北斗星電動汽車、力帆650EV300純電動車。其中,電池隱患是召回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崔東樹向記者指出,在以往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遺留的電池領域的隱患問題亟待解決。這些召回是對電池安全問題進行消除,體現了新能源車企在技術不斷提升的過程中,對原有的問題逐步改善。
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、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在接受《中國汽車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:“我國汽車召回制度是比較完善的,目前主要問題在于處罰力度偏低?!度毕萜嚠a品召回管理條例》規定,車企如未按照規定備案有關信息、召回計劃或提交有關召回報告的,將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責令改正,拒不改正的,最多可罰20萬元人民幣。這個處罰力度相對大體量的汽車行業來講還是偏低?!?/p>
值得一提的是,在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召回中,除了特斯拉以外,有3批次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,受調查影響,奇瑞、江西昌河、力帆決定采取召回措施??梢?,監管部門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監督力度在不斷提升。